上星期美國放了一星期﹐快十天的春假﹐星期天臨開學的晚上﹐三個小孩都得了假期後遺症。覺得春假太短﹑人生苦短﹐為什麼要上學咧﹗
爸爸說﹕『爸爸都沒有春假﹐還要上班。再讀多兩個月﹐你們又有3
個月的暑假。』
老大說﹕『我hate
school﹐為什麼要上學﹖』他這是明知故問在發洩。
我說﹕『在這地球上﹐很多小孩要上學都沒有機會。你們有得上學是很幸福了。』
老大抗議﹕『你每次都說不要compare
﹐不要去比別人﹐你現在又去compare
﹖』
我解釋﹕『這不是去比﹐是提醒你要身在福中要知福﹑惜福。』
『No,
你明明就去
compare …』No
是老大的口頭禪﹐反正什麼他都一定要NO
﹐起了對立才能繼續說話。就是所謂為了反對而反對﹐叛逆青春期的自我意識特強。
我繞開話題問﹕『不去上學﹐那你可做什麼﹖』他沉默不言。
女兒則感嘆光陰似箭﹐一星期春假我們只去了Kennedy
Space centre和
Oviedo Mall﹐她的朋友和老師都去搭郵輪﹐去Disneyland。
小帥最糟﹐小小年級的他總覺得24小時用來睡覺﹐已經犧牲掉他很多寶貴的時間﹐少玩很多電腦了。現在又要回到上半天的時間去學校﹐他開始悶悶不樂了。
臨睡前﹐他對我說﹕『I
am nervous 』
『為什麼nervous?』
他哭著說﹕『
我不知道﹖』
『明天就可以見到你的朋友和老師﹐不好嗎﹖』
『I
am nervous.』
瞧﹗一個星期的春假把孩子學習的心也放得太遠了。只因美國不像英國﹐讀六星期放一星期假﹐聖誕和復活節又多放兩星期﹐暑假放六星期﹔美國學校難得有假期﹐孩子在數月考試和功課的壓力之下﹐有個空隙喘口氣﹐又得披甲上陣準備年考了。
那些年英國放假開學前﹐孩子都很期待且開心可以見到朋友﹑一起玩樂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