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以,每晚睡前的內戰可謂是我和爸爸的噩夢。
搬來美國,原以為一人一間臥房、各玩各的電腦,楚河漢界涇渭分明,可以河水不犯井水。然而,兩人常老愛互串門房,一言不合,就大吵大鬧。弄得近來在家辦公的爸爸,不得不從臥房里跑出警告:“你們兩人不要吵,我在開會。”
難得出現“和事佬”,兄妹倆嘰哩呱啦地競相走告,爸爸一雙耳朵,無法聽入猶如八百隻鴨子的聒噪。尤其是女兒,聲調頻率是又快又高,爸爸生平最怕吵。一吵他無法安撫即失去耐心地高壓斥制:“我說不要再吵。”
哥哥從小懂得見風使舵,精靈得很,馬上噤聲。妹妹則是非把鼓在肚里的氣,一股外洩才會罷休。
結局往往換來只有她被父母罵。然後,她一吵二鬧三哭泣,覺得很委屈,父母都不疼她,無論如何,永遠都是她錯。昨晚,她和哥哥下午、晚上各為了些瑣事,大鬧了兩場,爸爸因為聽到她詛咒和罵粗口,反而斥責她,她生氣地敲打傢具。我們讓她獨自發洩不予理會,她反傷心在哭泣。
今天午餐後,只剩我和她,我問她:“你上次有沒有聽過,媽媽對爸爸說以前小學二年級,有位男同學用手掌故意大力壓碎了我放在桌上的三角餅。我大哭,被剛好來上課的老師罵。那位幹壞事的男同學反而沒事。”
女兒搖搖頭說沒有,但她的神色預知我想要表達什麼。
我又說:“小學五年級時,有次換節老師還沒來,後座的男同學故意用腳大力踢我椅子,我回頭大聲罵他,剛好被來上課的老師聽到。不分青紅皂白,在班上罵我又罰我站。”
狡黠的女兒已經知道我要說什麼,馬上先發制人道:“你和爸爸,就像你那些老師。”
我對她說:“你要人家幫你,你得口氣和態度好。不是先大喊大叫,然後咒罵別人。本來你沒錯,你那樣說粗口和咒人,你反理虧而錯了。”
“你和爸爸,就像你那些老師,都亂罵人。”她還是覺得她沒錯。
“妹妹,我曾舉例分析給你聽,有天在外面,如果有人插隊,你那樣罵插隊的人,不知原理或知道理由的人,都不會站在你那邊。原本你是對的,你那樣哄哄鬧鬧,把所有的理都拱送對方了。”
她不想聽,嚷嚷叫叫說我們偏心地跑上樓了。
我時常告誡她,有理帶著理直氣壯反而變成氣勢凌人了。